第120章 第 120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120章 第 120 章
“元讓, 昭國莫非和董卓已經達成了聯盟?”
此時,曹操回老家征召的兵卒正浩浩蕩蕩地往著洛陽的方向行軍,即將與其他方向的討董聯軍會合。
這一次,曹操可謂是散盡家財, 只為招兵買馬, 與關東其他盟友一道滅董。
如此聲勢浩大的關東聯軍, 曹操自然期望眾人能夠同心協力,誅滅董卓。
因此, 在決定舉事之後, 曹操對隱閣的信息愈發關註起來, 果不其然, 還真得到了昭國即將用兵的消息。
探查到這個消息,並非是因為隱閣的密探已能深入到昭國軍隊內部。
而是一個國家若要征調兵卒、準備糧草作戰, 這種事著實瞞不了太久。
一場征戰需準備諸多東西,這種長達十天半個月的備戰舉動,昭國本地人必定會有所察覺。
所以曹操才會立刻得知這個消息,只可惜, 他們無法刺探到昭國動用兵力的方向究竟在哪裏。
只知道昭國接下來肯定會用兵, 而曹操最為擔憂的便是昭國與董卓聯合。
夏侯惇皺著眉頭,滿臉疑惑地問道。
“他們兩方合作難道有利可圖?這種時候,昭國不應該落井下石嗎?”
夏侯惇反正覺得,昭國和董卓之間完全沒有合作的必要。
畢竟昭國若是想要繼續擴張土地,向南擴張占據關中, 這是最有可能的方向,所以這兩者本應該是敵人。
結果過去幾年, 兩邊竟然相安無事,實在是讓人費解。
曹操微微頷首, 神色凝重,心中同樣充滿了不解。
“確實,此事令人難以理解。關鍵是這兩邊已經合作過一次了,再來一次也不是不可能。
若不是此前昭國悍然出兵南下,董卓又怎會率軍進入洛陽?當時眾人皆以為昭國是準備趁火打劫。
未曾想,董卓帶軍入駐洛陽之後,昭國竟又匆匆撤軍。
這兩者之間,分明是在合作演戲。雖說此事極為詭異,但他們竟也相安無事地和平了數年。如此看來,他們著實有著合作的基礎。”
沒錯,曹操也還沒想明白楊秋和董卓合作的原因。
畢竟他此時還站在漢室大臣的角度,雖然代表了關東的利益,但此時他還沒有推翻這個天下的想法。
所以立場不一樣,想法就自然不一樣了。
楊秋要的是這天下越亂越好,而董卓就是那個亂政之人。
“若真如此,昭國從太行山出軍東進,這恐怕對我們不利。”
夏侯惇的話讓曹操點頭表示認同。
“沒錯,得想個辦法阻止一下。”
這話一說完,曹操的腦海裏面就想到了一個人。
過去這幾年,他早就已經和對方建立了聯系,此時倒是一個合作的時機了。
不能讓昭國出兵南下,得先讓他們自顧不暇。
沒錯,曹操想的人是昭國北邊的鮮卑,在知道昭國和鮮卑部落的首領軻比能合作之後,曹操過去那幾年也私底下和對方有了聯系方式。
這世界上沒人會嫌棄朋友多。
軻比能雖說和昭國達成了穩定合作,但這不代表他不會和其他人建立秘密聯系。
路多幾條,這世上的路總會好走一些。
曹操的眼睛微微瞇起,神色漸漸嚴肅起來,心中思索著對策。
到最後,他雙眼閃出了一絲精光。
有辦法了。
“元讓,準備一些鐵匠,再派人多準備一點鐵器,我打算和那位軻比能單於做個交易。”
游牧民族的生活非常粗糙,糧食物品工具布匹,這些東西他們都缺。
不過過去幾年因為和昭國合作的原因,據說鮮卑的許多底層人已經跑到昭國這邊來打工了。
尤其是冬日的時候,會派一些人過來打短工,掙些許工錢,然後買糧食、布匹以及鐵器之類的物品。
所以這幾年,昭國和北邊的鮮卑交流往來非常多,兩邊相鄰的幾個地方還有好幾個大的榷場,會進行食鹽茶葉布匹之類的大宗交易。
看起來兩邊似乎是合作良好,關系穩定。
而實際上,這樣的合作卻有一個巨大的隱患,那就是鮮卑人越來越向往漢人的生活。
他們想像那些投降的烏桓人一樣,直接成為昭國子民,能夠有安穩的房屋居住,能夠分田種地,能夠吃飽穿暖。
有小道消息說,北邊有些鮮卑小部落已經偷偷逃亡到了昭國,最後直接成為了昭國子民。
這樣的情況若是持續下去,未來還會有人願意在草原上嗎?恐怕是個人都會擔憂這種情況。
軻比能雖然沒有對外人說自己這種隱憂,但他肯定也察覺到了這種情況。
而曹操就打算做個將隱患點爆的人,讓軻比能提前動手,而他的誠意就是給對方準備鐵器還有鐵匠。
畢竟背靠昭國,糧食布匹茶葉之類的交易,曹操並沒有優勢,可是鐵器就不一樣了。
昭國還不會傻得將鐵器制作的武器賣給相鄰的鮮卑人亦或者其他胡人。
而他就決定利用鐵器和鐵匠與軻比能做一場交易,讓其在這個時候出兵南下,牽制昭國的軍隊不要和董卓聯合。
夏侯敦聽完曹操的想法,心中仍有疑慮。
“我聽聞昭國在河套平原激戰一年有餘,昭國兵卒精銳無比,強悍至極,那邊的胡人慘遭重創。
故而,周邊的蠻夷自此皆不敢輕易挑釁昭國。而軻比能這位單於在過去幾年亦未招惹昭國,想來也是深知自身實力不濟。
孟德,你當真確定此方法會成功嗎?恐怕人家只會認定這場戰爭必定失敗,從而拒絕我們。”
這話瞬間讓曹操笑了起來。
“元讓,有時有些戰爭,其目的未必是獲勝,即便失敗,亦有可能成就有利之勢。”
這倒是讓夏侯惇不解了,他疑惑地問道。
“何意?”
“昭國欲吸納鮮卑人加入,軻比能自然無法坐視此事繼續發生。
然而,他又豈能阻止得了自己手下之人悄悄逃亡?而他又不可用殺戮來阻止,那樣只會致使鮮卑人與他離心離德,越發向往昭國。
所以,我只需在信件中稍加挑撥幾句,讓他明白,雙方一旦結下仇恨,那些失去親人的鮮卑人只會瘋狂想要報覆回來。
如此仇怨,數十年都難以化解。軻比能定會明白我的意思。”
沒錯,曹操決定對軻比能獻策。
這場戰爭打贏了是好事兒,能夠搶劫昭國的財富,打輸了更沒關系,直接和昭國結成深重的仇恨。
從此之後,軻比能就不用擔憂自己部落的人大面積的逃亡昭國了,因為仇恨是這世界上最難平息的事情。
“孟德,你此計絕妙。”
夏侯惇在一旁直接敬佩了起來,眼中滿是讚賞之色,原來還能這麽玩兒。
兩人聊完此事,曹操就開始安排起了信件裏面的內容。
務必要讓自己下面的人,用最快的速度前往北邊的鮮卑達成此事。
只是,原本以為自己今天已經解決了一件大事兒。
但曹操發現,還有另外一件重要的大事兒需要自己立即解決。
“守成,觀你神色焦急,可是有何急事?難道是軍營之中出了什麽問題?”
被喚做守成的人名字叫做棗祗。
在歷史上,棗祗是曹魏屯田發起人之一,非常擅長農事。
事實上,在投靠曹操之前,他因為對農桑之事的關註已經在潁川非常有名氣。
後來更是在曹魏的屯田制度上發揮了重大作用,為曹操初期的糧草籌備提供了重大幫助。
而他也是在前不久加入曹操的,如今和曹操一起舉義兵往北,準備討伐董卓。
目前,棗祗在曹操這支軍隊裏面負責的就是糧草事宜。
“明公,糧草中不是備有一部分紅薯嗎?然而這幾日我發現,紅薯根本不適宜作為糧草,竟有一大半的* 紅薯已然腐爛發黴!”
此話一出,曹操的面色瞬間驚訝了起來,他皺著眉頭問道。
“是糧草的存放出現了問題嗎?”
這年頭,糧草的儲存一定是放在幹燥的地方。
所以曹操的第一想法還不是紅薯有問題,而是以為軍營裏面的儲存方法出現了問題。
“不,紅薯這種東西本身便不能作為糧草。
我已試驗了好幾種不同情況,且將粟和小麥等其他物品也置於同樣的地方,唯有紅薯會腐爛發黴。
即便未腐爛,紅薯煮熟之後味道也變得極為奇怪,裏面的紅薯心有些甚至變黑了。
因此,這種東西根本不易儲存,放在幹燥之地亦是如此。
去年我便發現,熱度太高,紅薯會立刻發芽,而若吃下發芽變黑紅薯,人會直接嘔吐腹瀉。
若是放在太過潮濕之處,紅薯發黴腐爛的速度更快。
這東西雖產量高,但實在不易儲存,未來絕不能作為軍糧。”
棗祗作為專業的農桑人才,他既然這樣肯定,曹操也不得不信了。
難怪昭國將這種高產作物傳到了關中之地,當初他們這些關東之人竊取紅薯良種的時候,還覺得那位昭王以後恐怕會後悔。
此時此刻,曹操想到了和昭王見面的那一次,那時候他就覺得昭王不簡單。
如此慷慨售買良種,原來一開始就是不懷好意。
曹操微微嘆息,心中感慨萬千。
“這紅薯雖高產且味道香甜,可若是日後大面積種植,未來我關東之地豈不是再也無法積攢大量糧草?
守成,如何才能勸說百姓停止種植紅薯?”
這個問題讓棗祗直接搖頭,無奈地說道。
“若是一開始未曾讓百姓種植這種紅薯,倒還能阻止良種流傳出去,可如今已然晚矣。
普通的庶民百姓,原本每年都會遭遇春荒,若每年有紅薯在冬日解饑,春日便會有餘糧飽飯。
百姓們絕對不會拒絕種植紅薯,只因這東西產量著實高產,而其又能保存數月。
那數月已然足以讓百姓飽食,存下餘糧……”
百姓們考慮的角度和當官的人考慮的角度可謂是天壤之別。
在這天下,萬千的庶民百姓種植糧食,所求不過是能吃飽飯罷了,他們哪裏會去想種下糧食之後要保存個七年八年呢?
事實上,對於那些農戶而言,能夠讓糧食保存到春天還有得吃,就已然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了。
又有誰會指望去年的糧食能保存好幾年呢?這顯然是朝廷以及世家大族才會去在意的問題。
從朝廷的角度來看,他們大力建立大量的糧倉,一方面是為了籌備軍糧,以便在打仗之時能夠有足夠的糧食供應軍隊。
另一方面,平時也可用於賑災。而且,目前漢庭官吏的工資有時候也與實際的糧食掛鉤,甚至有時候會直接發放糧食。
所以,從古至今,華夏人在糧倉的儲存問題上都尤為重視。
修建大量的糧倉,就是為了應對不時之需。
至於那些豪強士族,糧草可就意味著金錢。
一個世家大族若是沒有儲存大量的糧草,那都不好意思自稱世家大族。
當然,在糧草價格高漲的時候,將儲存的糧草釋放出來,那也能夠大掙一筆。
所以,對於官吏而言,糧食高產固然具有吸引力,但糧食便於儲存才是他們最需要考慮的問題。
這也是粟備受歡迎的原因。
除了其抗寒抗旱之外,更重要的是,只要糧倉修建得好,保存個七年八年都不是問題。
然而現在,紅薯出現了。
這東西最開始在關中蔓延開來,所有人都知道這種糧食能夠高產且味道香甜。
因此,關東之人自然通過各種方法在關西等地購買良種。
而要試驗這種糧食是否高產,當然是先買來種植一年。
等到年底發現這種良種確實高產之後,自然就會在第二年大面積種植。
所以,在過去的這幾年裏,等到關中等地陸陸續續購買紅薯良種之後。
兩三年的時間,還不足以讓他們發現紅薯的缺點。
畢竟,當時買來糧種,第二年自然是趕緊全部種下去。
如此這般,兩三年過去了,沒有人會想著要大量儲存紅薯,只是拼命地多種植一點。
而只有當紅薯大面積擴散種植之後,才會有人考慮將其儲存在糧倉裏面。
結果現在,曹操等人發現,原來這紅薯是個坑人的東西。
確實能吃,也確實高產,但它不能儲存啊,這可真是要了命了!
可是對於萬千百姓來說,他們其實五谷雜糧都會種植。
這是為了避免單獨種一種糧食,最後顆粒無收,所以才有了“五谷豐登”這個詞。
因為這個時候的普通百姓也明白,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籠子裏面。
哪怕去年粟或者小麥高產,但其他的東西也必須種植,誰知道今年會有什麽氣候災害呢?
而紅薯這種糧種蔓延之後,百姓們只能發現它的優點,竟然產量這麽高,味道還這麽香甜。
就算發現了儲存困難,這對百姓來說也並不是值得擔憂的問題,因為他們只需要保持今年一年夠吃就行。
而且紅薯可以在秋收之後吃,小麥和粟之類的糧食在紅薯吃完之後再吃,這簡直是最佳的儲存模式。
畢竟,沒有哪一個農戶會指望自己的糧食儲存幾年。
這也是楊秋當初篤定自己這個陽謀一定會蔓延的原因。
因為她當初在楊家寨的時候種植了紅薯,就深深發現了紅薯裏面的大坑。
紅薯的儲存相當困難,一定要保持一種常溫,溫度高了不行,溫度低了也不行,那是相當難伺候。
所以紅薯對百姓來說是良種,而對朝廷官吏來說,這卻不是一種應該提倡大面積種植的東西。
因為現在的收稅還主要是實物收稅,讓百姓用紅薯來交賦稅,那最後只能爛在糧倉裏面。
所以現在若是禁止這種糧種,那跟要百姓的命也沒什麽區別?
好不容易有種能讓他們吃飽的東西,這天下的官吏竟然禁止讓他們種植,這是什麽仇什麽怨?
因此,此刻的曹操聽完也不由得嘆息了一聲。
“昭王此乃陽謀,讓人根本就防不勝防。如今天下諸人都已知曉紅薯,這是直接捅了我們一刀啊!”
當然,楊秋還不知道關東之人已經先發現了紅薯這個大坑。
不過在她的預測裏面,三年左右是肯定會被發現的,但就算發現了也沒用,無非是未來大量提倡種植粟和小麥而已。
可是除非是流民完全不能自主,但凡還能做自耕農,就沒有人會拒絕多種植一種高產的糧食。
而田地只有那麽多,若有一小塊地用來種植紅薯了,其他糧食的產量必定會稍稍降低。
所以從宏觀角度計算,粟和小麥等糧食一定會在總體上產量降低。
因此這個計劃一開始,就是在削弱關東的實力。
並且越是災荒時期,越會導致人們大量種植紅薯。
而這東西能夠解救災民,卻不能讓軍閥實力增長。
不過南邊影響應該不大,畢竟那邊水稻產量很高。
但沒關系,先影響一下關東等地就行了。
而此時,楊秋正忙於收覆幽州之事。
糧草、武器等各類物資已然籌備充足,調兵遣將也已完成,兵卒們紛紛來到幽州等地。
故而,楊秋此刻正與張遼以及褚燕共同商討接下來的作戰計劃。
自然,趙雲和徐晃依舊駐守在河套平原,並且負責軍管陰山目前開采出來的礦洞。
不僅如此,楊秋還派遣了眾多工匠前往那裏,開始著手建立磚廠、煉鐵廠等設施,她打算在那裏修建幾座城池。
所以,河套平原那塊地域,始終需要有人駐守,並且還要聚集大量的人力開始進行建設工作。
而呂布此刻在遼東,張楊則駐守在太原郡。
因此,收覆幽州這件大事,主要由在此地駐守了幾年的張遼配合進行。
至於褚燕,為何也被調到此處呢?
這主要是因為在過去的幾年裏,褚燕一直負責太行山的剿匪事宜。
沒錯,楊秋依照歷史慣性,將剿滅山匪的重任交予了褚燕。
在過去的這幾年中,昭國建立之後,來往的商隊日益增多,太行山的那些土匪自然便起了搶劫的心思。
這群土匪數次聚集起來妄圖鬧事,而楊秋如今要坐鎮中央,斷不可能時常帶領一大批人跑到大山裏面去剿匪,下面的人也絕不會同意她如此冒險。
所以,楊秋就專門提拔了褚燕解決這事兒。
畢竟史書上曾記載,褚燕此人身輕如燕,曾經又在太行山雄踞一方,想來這人估計天生適合在大山之中生存。
在過去的幾年裏,褚燕的剿匪戰績極為出色,他直接將太行山的土匪們逼迫得不斷往南逃竄。
如今,已經沒有多少山匪敢在昭國境內鬧事了。
因此,幾年過去,褚燕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剿匪的首領。
而幽州北部山脈眾多,地形極為覆雜,尤其是北面,有燕山山脈和壩上高原,整個燕山山脈更是橫跨東西。
所以,在過去的這些年裏,其實有很多烏桓人以及不滿昭國統治的人逃竄到了燕山山脈之中。
在這種時候,楊秋自然要將褚燕調集過來對付山匪,而張遼則負責在正面正常作戰。
至於呂布,在軍事布置妥當之後,呂布那邊也已經準備好了,直接在西邊配合夾擊。
至此,一切都已準備就緒。
“文遠,殺敵並不困難,關鍵在於如何讓這群人聚集在一起,與我們在正面戰場決戰。
若一直這般東躲西藏,對我們而言太過浪費時間。得想個辦法讓他們聚集起來。”
收覆幽州嚴格來說算不上困難,因為漢廷那邊已經沒有人有精力管北邊的事情了。
董卓正忙著和關東聯軍死掐呢,沒有人能管幽州的死活。
但既然全面接管幽州,那肯定要將幽州大面積的不安定因素排除。
而現在還有許多蠻夷胡人躲在各種山脈還有鄉裏之間。
若未來不斷惹事兒,實在讓人心煩。
所以楊秋希望來一場正面決戰,消滅大部分敵對力量。
可讓一群分散的蠻夷胡人聚集在一起正面決戰,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這卻是對昭國最有利的方案。
不只是可以阻止戰爭變成持久戰,還可以將幽州等地的敵對力量大量清除出去,讓未來幽州的內政能夠順利執行。
“可能有損昭國聲名。”
思慮了些許時間,張遼突然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楊秋倒是立即產生了興趣。
“直言即可。”
張遼深吸了一口氣,然後說出了自己的方案。
“此策大王先聽我說完再做決定。
恐慌,乃是讓人團結起來的最快方法。
幽州境內胡人種類眾多,不只是烏桓人和鮮卑人,還有各種不同類型的胡人。
這些人分散各地,各自為政,並不容易團結起來。
但倘若有生死存亡危機,讓他們感受到死亡的壓力、滅族的危險,他們必定會團結起來,奮力一搏。”
“所以我的計策是,先打幾場小戰,然後抓獲大量的蠻夷之人。
最後再放出風聲,說這群投降的人全部被昭國屠殺殆盡。
接著再宣言,我昭國必將幽州剩餘的蠻夷胡人全部屠殺滅族,讓其陷入巨大恐慌之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元讓, 昭國莫非和董卓已經達成了聯盟?”
此時,曹操回老家征召的兵卒正浩浩蕩蕩地往著洛陽的方向行軍,即將與其他方向的討董聯軍會合。
這一次,曹操可謂是散盡家財, 只為招兵買馬, 與關東其他盟友一道滅董。
如此聲勢浩大的關東聯軍, 曹操自然期望眾人能夠同心協力,誅滅董卓。
因此, 在決定舉事之後, 曹操對隱閣的信息愈發關註起來, 果不其然, 還真得到了昭國即將用兵的消息。
探查到這個消息,並非是因為隱閣的密探已能深入到昭國軍隊內部。
而是一個國家若要征調兵卒、準備糧草作戰, 這種事著實瞞不了太久。
一場征戰需準備諸多東西,這種長達十天半個月的備戰舉動,昭國本地人必定會有所察覺。
所以曹操才會立刻得知這個消息,只可惜, 他們無法刺探到昭國動用兵力的方向究竟在哪裏。
只知道昭國接下來肯定會用兵, 而曹操最為擔憂的便是昭國與董卓聯合。
夏侯惇皺著眉頭,滿臉疑惑地問道。
“他們兩方合作難道有利可圖?這種時候,昭國不應該落井下石嗎?”
夏侯惇反正覺得,昭國和董卓之間完全沒有合作的必要。
畢竟昭國若是想要繼續擴張土地,向南擴張占據關中, 這是最有可能的方向,所以這兩者本應該是敵人。
結果過去幾年, 兩邊竟然相安無事,實在是讓人費解。
曹操微微頷首, 神色凝重,心中同樣充滿了不解。
“確實,此事令人難以理解。關鍵是這兩邊已經合作過一次了,再來一次也不是不可能。
若不是此前昭國悍然出兵南下,董卓又怎會率軍進入洛陽?當時眾人皆以為昭國是準備趁火打劫。
未曾想,董卓帶軍入駐洛陽之後,昭國竟又匆匆撤軍。
這兩者之間,分明是在合作演戲。雖說此事極為詭異,但他們竟也相安無事地和平了數年。如此看來,他們著實有著合作的基礎。”
沒錯,曹操也還沒想明白楊秋和董卓合作的原因。
畢竟他此時還站在漢室大臣的角度,雖然代表了關東的利益,但此時他還沒有推翻這個天下的想法。
所以立場不一樣,想法就自然不一樣了。
楊秋要的是這天下越亂越好,而董卓就是那個亂政之人。
“若真如此,昭國從太行山出軍東進,這恐怕對我們不利。”
夏侯惇的話讓曹操點頭表示認同。
“沒錯,得想個辦法阻止一下。”
這話一說完,曹操的腦海裏面就想到了一個人。
過去這幾年,他早就已經和對方建立了聯系,此時倒是一個合作的時機了。
不能讓昭國出兵南下,得先讓他們自顧不暇。
沒錯,曹操想的人是昭國北邊的鮮卑,在知道昭國和鮮卑部落的首領軻比能合作之後,曹操過去那幾年也私底下和對方有了聯系方式。
這世界上沒人會嫌棄朋友多。
軻比能雖說和昭國達成了穩定合作,但這不代表他不會和其他人建立秘密聯系。
路多幾條,這世上的路總會好走一些。
曹操的眼睛微微瞇起,神色漸漸嚴肅起來,心中思索著對策。
到最後,他雙眼閃出了一絲精光。
有辦法了。
“元讓,準備一些鐵匠,再派人多準備一點鐵器,我打算和那位軻比能單於做個交易。”
游牧民族的生活非常粗糙,糧食物品工具布匹,這些東西他們都缺。
不過過去幾年因為和昭國合作的原因,據說鮮卑的許多底層人已經跑到昭國這邊來打工了。
尤其是冬日的時候,會派一些人過來打短工,掙些許工錢,然後買糧食、布匹以及鐵器之類的物品。
所以這幾年,昭國和北邊的鮮卑交流往來非常多,兩邊相鄰的幾個地方還有好幾個大的榷場,會進行食鹽茶葉布匹之類的大宗交易。
看起來兩邊似乎是合作良好,關系穩定。
而實際上,這樣的合作卻有一個巨大的隱患,那就是鮮卑人越來越向往漢人的生活。
他們想像那些投降的烏桓人一樣,直接成為昭國子民,能夠有安穩的房屋居住,能夠分田種地,能夠吃飽穿暖。
有小道消息說,北邊有些鮮卑小部落已經偷偷逃亡到了昭國,最後直接成為了昭國子民。
這樣的情況若是持續下去,未來還會有人願意在草原上嗎?恐怕是個人都會擔憂這種情況。
軻比能雖然沒有對外人說自己這種隱憂,但他肯定也察覺到了這種情況。
而曹操就打算做個將隱患點爆的人,讓軻比能提前動手,而他的誠意就是給對方準備鐵器還有鐵匠。
畢竟背靠昭國,糧食布匹茶葉之類的交易,曹操並沒有優勢,可是鐵器就不一樣了。
昭國還不會傻得將鐵器制作的武器賣給相鄰的鮮卑人亦或者其他胡人。
而他就決定利用鐵器和鐵匠與軻比能做一場交易,讓其在這個時候出兵南下,牽制昭國的軍隊不要和董卓聯合。
夏侯敦聽完曹操的想法,心中仍有疑慮。
“我聽聞昭國在河套平原激戰一年有餘,昭國兵卒精銳無比,強悍至極,那邊的胡人慘遭重創。
故而,周邊的蠻夷自此皆不敢輕易挑釁昭國。而軻比能這位單於在過去幾年亦未招惹昭國,想來也是深知自身實力不濟。
孟德,你當真確定此方法會成功嗎?恐怕人家只會認定這場戰爭必定失敗,從而拒絕我們。”
這話瞬間讓曹操笑了起來。
“元讓,有時有些戰爭,其目的未必是獲勝,即便失敗,亦有可能成就有利之勢。”
這倒是讓夏侯惇不解了,他疑惑地問道。
“何意?”
“昭國欲吸納鮮卑人加入,軻比能自然無法坐視此事繼續發生。
然而,他又豈能阻止得了自己手下之人悄悄逃亡?而他又不可用殺戮來阻止,那樣只會致使鮮卑人與他離心離德,越發向往昭國。
所以,我只需在信件中稍加挑撥幾句,讓他明白,雙方一旦結下仇恨,那些失去親人的鮮卑人只會瘋狂想要報覆回來。
如此仇怨,數十年都難以化解。軻比能定會明白我的意思。”
沒錯,曹操決定對軻比能獻策。
這場戰爭打贏了是好事兒,能夠搶劫昭國的財富,打輸了更沒關系,直接和昭國結成深重的仇恨。
從此之後,軻比能就不用擔憂自己部落的人大面積的逃亡昭國了,因為仇恨是這世界上最難平息的事情。
“孟德,你此計絕妙。”
夏侯惇在一旁直接敬佩了起來,眼中滿是讚賞之色,原來還能這麽玩兒。
兩人聊完此事,曹操就開始安排起了信件裏面的內容。
務必要讓自己下面的人,用最快的速度前往北邊的鮮卑達成此事。
只是,原本以為自己今天已經解決了一件大事兒。
但曹操發現,還有另外一件重要的大事兒需要自己立即解決。
“守成,觀你神色焦急,可是有何急事?難道是軍營之中出了什麽問題?”
被喚做守成的人名字叫做棗祗。
在歷史上,棗祗是曹魏屯田發起人之一,非常擅長農事。
事實上,在投靠曹操之前,他因為對農桑之事的關註已經在潁川非常有名氣。
後來更是在曹魏的屯田制度上發揮了重大作用,為曹操初期的糧草籌備提供了重大幫助。
而他也是在前不久加入曹操的,如今和曹操一起舉義兵往北,準備討伐董卓。
目前,棗祗在曹操這支軍隊裏面負責的就是糧草事宜。
“明公,糧草中不是備有一部分紅薯嗎?然而這幾日我發現,紅薯根本不適宜作為糧草,竟有一大半的* 紅薯已然腐爛發黴!”
此話一出,曹操的面色瞬間驚訝了起來,他皺著眉頭問道。
“是糧草的存放出現了問題嗎?”
這年頭,糧草的儲存一定是放在幹燥的地方。
所以曹操的第一想法還不是紅薯有問題,而是以為軍營裏面的儲存方法出現了問題。
“不,紅薯這種東西本身便不能作為糧草。
我已試驗了好幾種不同情況,且將粟和小麥等其他物品也置於同樣的地方,唯有紅薯會腐爛發黴。
即便未腐爛,紅薯煮熟之後味道也變得極為奇怪,裏面的紅薯心有些甚至變黑了。
因此,這種東西根本不易儲存,放在幹燥之地亦是如此。
去年我便發現,熱度太高,紅薯會立刻發芽,而若吃下發芽變黑紅薯,人會直接嘔吐腹瀉。
若是放在太過潮濕之處,紅薯發黴腐爛的速度更快。
這東西雖產量高,但實在不易儲存,未來絕不能作為軍糧。”
棗祗作為專業的農桑人才,他既然這樣肯定,曹操也不得不信了。
難怪昭國將這種高產作物傳到了關中之地,當初他們這些關東之人竊取紅薯良種的時候,還覺得那位昭王以後恐怕會後悔。
此時此刻,曹操想到了和昭王見面的那一次,那時候他就覺得昭王不簡單。
如此慷慨售買良種,原來一開始就是不懷好意。
曹操微微嘆息,心中感慨萬千。
“這紅薯雖高產且味道香甜,可若是日後大面積種植,未來我關東之地豈不是再也無法積攢大量糧草?
守成,如何才能勸說百姓停止種植紅薯?”
這個問題讓棗祗直接搖頭,無奈地說道。
“若是一開始未曾讓百姓種植這種紅薯,倒還能阻止良種流傳出去,可如今已然晚矣。
普通的庶民百姓,原本每年都會遭遇春荒,若每年有紅薯在冬日解饑,春日便會有餘糧飽飯。
百姓們絕對不會拒絕種植紅薯,只因這東西產量著實高產,而其又能保存數月。
那數月已然足以讓百姓飽食,存下餘糧……”
百姓們考慮的角度和當官的人考慮的角度可謂是天壤之別。
在這天下,萬千的庶民百姓種植糧食,所求不過是能吃飽飯罷了,他們哪裏會去想種下糧食之後要保存個七年八年呢?
事實上,對於那些農戶而言,能夠讓糧食保存到春天還有得吃,就已然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了。
又有誰會指望去年的糧食能保存好幾年呢?這顯然是朝廷以及世家大族才會去在意的問題。
從朝廷的角度來看,他們大力建立大量的糧倉,一方面是為了籌備軍糧,以便在打仗之時能夠有足夠的糧食供應軍隊。
另一方面,平時也可用於賑災。而且,目前漢庭官吏的工資有時候也與實際的糧食掛鉤,甚至有時候會直接發放糧食。
所以,從古至今,華夏人在糧倉的儲存問題上都尤為重視。
修建大量的糧倉,就是為了應對不時之需。
至於那些豪強士族,糧草可就意味著金錢。
一個世家大族若是沒有儲存大量的糧草,那都不好意思自稱世家大族。
當然,在糧草價格高漲的時候,將儲存的糧草釋放出來,那也能夠大掙一筆。
所以,對於官吏而言,糧食高產固然具有吸引力,但糧食便於儲存才是他們最需要考慮的問題。
這也是粟備受歡迎的原因。
除了其抗寒抗旱之外,更重要的是,只要糧倉修建得好,保存個七年八年都不是問題。
然而現在,紅薯出現了。
這東西最開始在關中蔓延開來,所有人都知道這種糧食能夠高產且味道香甜。
因此,關東之人自然通過各種方法在關西等地購買良種。
而要試驗這種糧食是否高產,當然是先買來種植一年。
等到年底發現這種良種確實高產之後,自然就會在第二年大面積種植。
所以,在過去的這幾年裏,等到關中等地陸陸續續購買紅薯良種之後。
兩三年的時間,還不足以讓他們發現紅薯的缺點。
畢竟,當時買來糧種,第二年自然是趕緊全部種下去。
如此這般,兩三年過去了,沒有人會想著要大量儲存紅薯,只是拼命地多種植一點。
而只有當紅薯大面積擴散種植之後,才會有人考慮將其儲存在糧倉裏面。
結果現在,曹操等人發現,原來這紅薯是個坑人的東西。
確實能吃,也確實高產,但它不能儲存啊,這可真是要了命了!
可是對於萬千百姓來說,他們其實五谷雜糧都會種植。
這是為了避免單獨種一種糧食,最後顆粒無收,所以才有了“五谷豐登”這個詞。
因為這個時候的普通百姓也明白,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籠子裏面。
哪怕去年粟或者小麥高產,但其他的東西也必須種植,誰知道今年會有什麽氣候災害呢?
而紅薯這種糧種蔓延之後,百姓們只能發現它的優點,竟然產量這麽高,味道還這麽香甜。
就算發現了儲存困難,這對百姓來說也並不是值得擔憂的問題,因為他們只需要保持今年一年夠吃就行。
而且紅薯可以在秋收之後吃,小麥和粟之類的糧食在紅薯吃完之後再吃,這簡直是最佳的儲存模式。
畢竟,沒有哪一個農戶會指望自己的糧食儲存幾年。
這也是楊秋當初篤定自己這個陽謀一定會蔓延的原因。
因為她當初在楊家寨的時候種植了紅薯,就深深發現了紅薯裏面的大坑。
紅薯的儲存相當困難,一定要保持一種常溫,溫度高了不行,溫度低了也不行,那是相當難伺候。
所以紅薯對百姓來說是良種,而對朝廷官吏來說,這卻不是一種應該提倡大面積種植的東西。
因為現在的收稅還主要是實物收稅,讓百姓用紅薯來交賦稅,那最後只能爛在糧倉裏面。
所以現在若是禁止這種糧種,那跟要百姓的命也沒什麽區別?
好不容易有種能讓他們吃飽的東西,這天下的官吏竟然禁止讓他們種植,這是什麽仇什麽怨?
因此,此刻的曹操聽完也不由得嘆息了一聲。
“昭王此乃陽謀,讓人根本就防不勝防。如今天下諸人都已知曉紅薯,這是直接捅了我們一刀啊!”
當然,楊秋還不知道關東之人已經先發現了紅薯這個大坑。
不過在她的預測裏面,三年左右是肯定會被發現的,但就算發現了也沒用,無非是未來大量提倡種植粟和小麥而已。
可是除非是流民完全不能自主,但凡還能做自耕農,就沒有人會拒絕多種植一種高產的糧食。
而田地只有那麽多,若有一小塊地用來種植紅薯了,其他糧食的產量必定會稍稍降低。
所以從宏觀角度計算,粟和小麥等糧食一定會在總體上產量降低。
因此這個計劃一開始,就是在削弱關東的實力。
並且越是災荒時期,越會導致人們大量種植紅薯。
而這東西能夠解救災民,卻不能讓軍閥實力增長。
不過南邊影響應該不大,畢竟那邊水稻產量很高。
但沒關系,先影響一下關東等地就行了。
而此時,楊秋正忙於收覆幽州之事。
糧草、武器等各類物資已然籌備充足,調兵遣將也已完成,兵卒們紛紛來到幽州等地。
故而,楊秋此刻正與張遼以及褚燕共同商討接下來的作戰計劃。
自然,趙雲和徐晃依舊駐守在河套平原,並且負責軍管陰山目前開采出來的礦洞。
不僅如此,楊秋還派遣了眾多工匠前往那裏,開始著手建立磚廠、煉鐵廠等設施,她打算在那裏修建幾座城池。
所以,河套平原那塊地域,始終需要有人駐守,並且還要聚集大量的人力開始進行建設工作。
而呂布此刻在遼東,張楊則駐守在太原郡。
因此,收覆幽州這件大事,主要由在此地駐守了幾年的張遼配合進行。
至於褚燕,為何也被調到此處呢?
這主要是因為在過去的幾年裏,褚燕一直負責太行山的剿匪事宜。
沒錯,楊秋依照歷史慣性,將剿滅山匪的重任交予了褚燕。
在過去的這幾年中,昭國建立之後,來往的商隊日益增多,太行山的那些土匪自然便起了搶劫的心思。
這群土匪數次聚集起來妄圖鬧事,而楊秋如今要坐鎮中央,斷不可能時常帶領一大批人跑到大山裏面去剿匪,下面的人也絕不會同意她如此冒險。
所以,楊秋就專門提拔了褚燕解決這事兒。
畢竟史書上曾記載,褚燕此人身輕如燕,曾經又在太行山雄踞一方,想來這人估計天生適合在大山之中生存。
在過去的幾年裏,褚燕的剿匪戰績極為出色,他直接將太行山的土匪們逼迫得不斷往南逃竄。
如今,已經沒有多少山匪敢在昭國境內鬧事了。
因此,幾年過去,褚燕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剿匪的首領。
而幽州北部山脈眾多,地形極為覆雜,尤其是北面,有燕山山脈和壩上高原,整個燕山山脈更是橫跨東西。
所以,在過去的這些年裏,其實有很多烏桓人以及不滿昭國統治的人逃竄到了燕山山脈之中。
在這種時候,楊秋自然要將褚燕調集過來對付山匪,而張遼則負責在正面正常作戰。
至於呂布,在軍事布置妥當之後,呂布那邊也已經準備好了,直接在西邊配合夾擊。
至此,一切都已準備就緒。
“文遠,殺敵並不困難,關鍵在於如何讓這群人聚集在一起,與我們在正面戰場決戰。
若一直這般東躲西藏,對我們而言太過浪費時間。得想個辦法讓他們聚集起來。”
收覆幽州嚴格來說算不上困難,因為漢廷那邊已經沒有人有精力管北邊的事情了。
董卓正忙著和關東聯軍死掐呢,沒有人能管幽州的死活。
但既然全面接管幽州,那肯定要將幽州大面積的不安定因素排除。
而現在還有許多蠻夷胡人躲在各種山脈還有鄉裏之間。
若未來不斷惹事兒,實在讓人心煩。
所以楊秋希望來一場正面決戰,消滅大部分敵對力量。
可讓一群分散的蠻夷胡人聚集在一起正面決戰,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這卻是對昭國最有利的方案。
不只是可以阻止戰爭變成持久戰,還可以將幽州等地的敵對力量大量清除出去,讓未來幽州的內政能夠順利執行。
“可能有損昭國聲名。”
思慮了些許時間,張遼突然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楊秋倒是立即產生了興趣。
“直言即可。”
張遼深吸了一口氣,然後說出了自己的方案。
“此策大王先聽我說完再做決定。
恐慌,乃是讓人團結起來的最快方法。
幽州境內胡人種類眾多,不只是烏桓人和鮮卑人,還有各種不同類型的胡人。
這些人分散各地,各自為政,並不容易團結起來。
但倘若有生死存亡危機,讓他們感受到死亡的壓力、滅族的危險,他們必定會團結起來,奮力一搏。”
“所以我的計策是,先打幾場小戰,然後抓獲大量的蠻夷之人。
最後再放出風聲,說這群投降的人全部被昭國屠殺殆盡。
接著再宣言,我昭國必將幽州剩餘的蠻夷胡人全部屠殺滅族,讓其陷入巨大恐慌之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